《台灣藍鵲》開瓶器-開發紀錄

 

broken image

發想

餐桌是個能脫離嚴肅的工作,暫時放鬆的場域。適當地添加一點用餐趣味不但能令人開心,也能軟化緊張的社交氛圍。基於這樣的生活想像,我以本土常見的鳥類設計了一系列開瓶器,而目前計畫的最後一件就是台灣藍鵲。

台灣藍鵲對在地人士相當親切且富意涵的鳥種,牠有典雅的藍色羽毛,黑白相間的長尾翼,宛如鳥中貴族。平日堅果與小型動物為食,在低海拔山區與都會公園區活動,穿插在市民生活中。而文化層面,台灣藍鵲是原住民文化中的聖鳥,有著為了人類存續而犧牲奉獻的故事,其華麗的配色也成為了鄒族服飾的設計基礎。

製作紀錄

1.蠟雕

broken image

在資料蒐集上,由於藍鵲的近照較少,因此製作時參考了同為鴉科的喜鵲。

作品的製作直接以蠟雕開始,一開始基於辨識度考量,尾翼試了兩種不同做法,考慮到造型的順暢度與手感,最終選擇了尾翼收斂的版本,而通羽毛顏色之間的層次,則以線性的紋路搭配光滑面表現,完成蠟雕後便會送鑄造廠加工成金屬原模。

2.金屬原模加工

broken image

 

broken image

鑄造出來的銅製原模少了蠟的半透明度,細節會更加清晰,能看出更多造型問題加調整,拋修好之後,就能焊接零件了。為了讓其中幾何形的邊角整齊銳利,零件目前以標準尺寸的銅條加工焊接,而不再蠟雕階段處理,完成後還會透過開瓶測試進行各種微調。

3.銷售品調整

金屬原模正式完成後再翻製的鑄造品就是正式的銷售品,然而二次鑄造會再產生一些變形;尺寸會再縮小個5%左右,蠟從模子拔出時也可能扭曲。因此第一批鑄造品還得開幾瓶酒作測試。有時在測試後甚至得放棄模子,回頭從原模開始重新調整。